古代小说大多有一个范式,那就是第一章都是云遮雾绕。如果看过四大名著的话,就会发现第一章的开头,与主线剧情关系不大,只是表达了作者的感慨而已。
比如《三国演义》里开篇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魏蜀吴三家,你杀我,我杀你,针锋相对,勾心斗角,阴谋阳谋。最后发现一统天下的却是晋。这种十足的讽刺感和幻灭感,可怜又可笑。
学过语文的都知道,文章的主旨以及精华一般在第一段里会有提示。想要明白中国古代小说,必须要看懂第一章,也就是看懂开头。比如如果真的想要了解《金瓶梅》,看看第一章就明白了。
说话的为何说此一段酒色财气的缘故?只为当时有一个人家,先前恁地富贵,到后来煞甚凄凉,权谋术智,一毫也用不着,亲友兄弟,一个也靠不着,享不过几年的荣华,倒做了许多的话靶。内中又有几个斗宠争强,迎奸卖俏的,起先好不妖娆妩媚,到后来也免不得尸横灯影,血染空房。正是: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格非曾说:《金瓶梅》所呈现的十六世纪的人情世态与今天中国现实之间的内在关联,给我带来了极不真实的恍惚之感。这种感觉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我甚至有些疑心,我们至今尚未走出《金瓶梅》作者的视线。换句话说,我们今天所经历的一切,或许正是四五百年前就开始发端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大转折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你没钱的时候:
假如一个人到了那穷苦的田地,受尽无限凄凉,耐尽无端懊恼,晚来摸一摸米瓮,苦无隔宿之炊,早起看一看厨前,愧无半星烟火,妻子饥寒,一身冻馁,就是那粥饭尚且艰难,那讨馀钱沽酒!更有一种可恨处,亲朋白眼,面目寒酸,便是凌云志气,分外消磨,怎能够与人争气!
当你有钱的时候:
因西门庆一分人家,写好几分人家,如武大一家,花子虚一家,乔大户一家,陈洪一家,吴大舅一家,张大户一家,王招宣一家,应伯爵一家,周守备一家,何千户一家,夏提刑一家……凡这几家,大约清河县官员大户屈指已遍,而因一人写及一县。
酒色财气四字,贯穿了有钱人的一生。人的愉悦如果只建立在这四字上,如梦幻泡影,幻灭感自然而然便会生出。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没有酒色财气,人就真的能够超脱吗?可以看看那些书中的帮闲破落户,他们的生活更惨,贫穷使他们更直接的面对邪恶的自己。杀人放火,相互折辱、倾轧等等。
看看现在,再看看几百年前,一个小县城的年轻小老板,靠祖上的一点财富开了个药店放点高利债倒买倒卖一些货物成了个小中产,做的一手好生意,受贿官员搞了个官当,认了京城里的高官做干爹,勾引有夫之妇养了五个小三,小三之间和勤务人员之间各种你死我活的宫斗,有了六个女人这哥们还没闲着,和狐朋狗友逛窑子吃花酒、性骚扰下级女服务员女职员,整日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直到做后染上了梅毒一命呜呼,小三和勤务人员们做鸟兽散命运各不相同大都悲催。
对的,直接从四百年前平移到现在,没有穿越,一样的情节,一样的套路,一样的人性。
太真实的东西大家不爱看,于是有了给人温柔乡的红楼梦,但红楼梦只是少了后四十回才显得花团锦簇。
如果说红楼梦是百花园,那么金瓶梅是菜园,是茅房,是灶台,是床头床尾,是潲水桶,是街头巷尾的臭水沟,是猪肉摊上赶不走的苍蝇,是接生婆偷偷带走的紫河车,是王二被砍头时菜市场乌泱泱沾着人血的馒头,是市井小民的修罗场,像炙烤老农脊背的七月份的太阳,滚烫又惨烈。
如果在这个夏天太热,或者对人又有了什么奢望,不妨读一读。
祝周末愉快!
张德率承蒙厚爱,不胜感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ihechea.com/zhcgx/1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