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年11月3日开课
授课专家:吴中朝教授
授课内容:1、吴中朝教授痹症、痛症长针透刺技法传承班
2、吴中朝教授临床耳针技法传承班
-
中医将体虚感冒分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型。就有气虚感冒,阳虚感冒,血虚感冒,阴虚感冒,那么中医要如何治疗这些体虚感冒呢?
一、气虚感冒
症见平素易感冒。患者恶寒,发热,或壮热,或自觉发热但体温不高,无汗或自汗,体倦乏力,气短懒言,或有头痛头晕,两眼憋胀,或咳嗽,咯痰无力。舌淡或边有齿痕,苔薄,脉浮无力。治以益气解表,扶正败毒。方选参苏饮、人参败毒散化裁。基本方:党参15克,苏叶10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葛根10克,山豆根10克,生甘草6克。恶寒甚,加羌活;咳嗽,重用半夏,加前胡;头痛加白芷、川芎;咽干痛加夏枯草、山豆根;自汗加黄芪、浮小麦。平时可服玉屏风散。
二、阳虚感冒
症见平素自汗怕冷,易感冒(天寒尤甚)。患者恶风寒,不发热或低热,头身疼痛,甚则骨节酸楚,或头晕目胀,无汗或自汗,面色咣白,喷嚏流涕,咳嗽痰稀而白。舌淡胖,苔薄,脉沉细弱。治宜扶阳解表,散寒疏邪。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玉屏风散化裁。基本方:麻黄10克,制附子12克,细辛5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桔梗10克,葛根10克,羌活10克,甘草3克。头身困疼加葛根、独活;咳嗽痰多加杏仁、白芥子;恶寒甚重用附子,酌加肉桂。
三、血虚感冒
多见于素体血虚和产后、失血之人。症见身热,微恶风寒,面色无泽,头晕痛,无汗或汗少,唇甲色淡,心悸多梦,气怯声微,或有咳嗽,或口渴咽干。舌淡苔少,脉细弱。女性患者平素月经量少,色淡。治宜养血解表,疏风散寒,用葱白七味饮、荆防四物汤化裁。基本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当归15克,熟地10克,川芎12克,白芍15克,葛根12克,豆豉10克,甘草6克,葱白12克。热重者加银花、连翘;咳嗽加杏仁;口渴加天花粉、芦根;心悸寐差加酸枣仁;血虚甚者加太子参;纳呆加麦芽、神曲。
四、阴虚感冒
多见于素体阴虚,或病后失养,或纵欲伤阴之人。症见身热微恶风寒,头痛头晕或头昏沉,汗少心烦,咳嗽,痰稠难咯,或痰中带血,咽干口渴,大便或干,或有手足心热,盗汗,舌光红或苔少,脉细或细数。治宜滋阴解表,疏风宣肺,用加减葳蕤汤化裁。基本方:玉竹15克,桔梗10克,白薇10克,薄荷10克,豆豉10克,麦冬10克,玄参12克,葱白12克,大枣10克。心烦加竹叶、莲子芯;口渴甚加天花粉;咽干咳嗽,咯痰不爽者加射干、牛蒡子;痰中带血加白茅根、生蒲黄;大便干燥加玄参、生地;手足心热、盗汗加丹皮。
需说明的是:1.以上方剂均为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2.临床上,以上各型可合并出现,如气虚阳虚并见,血虚阴虚同现,气虚血虚兼杂,甚或三者并见等,应详识细辨。3.每型症状不必悉具,治疗要注意各型特点,如气虚之体倦乏力、气短懒言,阳虚之恶风寒甚、头身痛楚,血虚之面色无泽、唇甲色淡、心悸,阴虚之汗少心烦、咽干口渴等,随证遣药。
中医讲究养本以治标,吃中药治体虚较温和养生,但也要分清体质,才能快速治愈!如何以中医治体虚,须先分清自己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体质再对症下药。
所谓“辨证论补”,是指根据中医理论的原则,首先辨别出体质情况和疾病证候,以此来进行中药补益。只有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适当地补和泻,才能有效地促进人体的健康。
一些人认为经常服一些补益类中药、营养药或保健品,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应用中药进行养生保健,而是要根据体质情况来决定。
中医认为,人的体质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正常体质、疾病体质两大类,疾病体质又可分为虚证体质、实证体质和虚实夹杂性体质三类。正常体质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没有必要服用补益类中药。
中医理论认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只有体质虚弱的人才适合服用补益类中药,而体质强壮或患有实证疾病的人不但不能用补药,还要适当地应用泻药进行调理。中医非常讲究“辨证论治”,体虚主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大类。
气虚:是身体因脏腑功能衰退、元气不足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症状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心悸自汗、神疲乏力、脸色苍白、少气懒言、头晕目眩、纳差等。适合应用补气中药进行滋补,如太子参、人参、白术、西洋参、党参、灵芝、黄耆、山药、扁豆、甘草、蜂蜜、大枣等。
补气虚食物:牛肉、鸡肉、猪肉、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
气虚忌:山楂、槟榔、大蒜、香菜、胡椒、薄荷。
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金橘、橙子、荸荠、生萝卜、芥菜、菊花、茶。
血虚:是身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于濡养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症状的总称。临床表现为面色无华或萎黄、头晕目眩、唇色淡、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淡等。适合应用补血中药进行滋补,如熟地、何首乌、当归、阿胶、桂圆等。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忌食荸荠、大蒜。
忌或少食:海藻、白酒、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
阴虚:是身体内精血津液亏损而出现阴液不足、阴不制阳,导致机体功能虚性亢盛、热量偏多等症状的总称。临床表现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等。适合应用补阴中药,如天冬、麦冬、玉竹、沙参、黄精、百合、枸杞子、桑椹、女贞子等。阳虚:是身体阳气不足、机能衰退而出现身体反应降低、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等症状的总称。临床表现为脸色苍白、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自汗、少气懒言、小便清长等。适合应用补阳中药,如冬虫夏草、胡桃仁、淫羊藿、鹿茸、紫河车、肉苁蓉、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韭菜籽、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等。
推荐两个食疗方哟~川芎红花茶
材料:川芎6克,红花3克,茶叶3克。
步骤:将川芎、红花、茶叶加水适量,煎煮5分钟。过滤去渣饮汁,代茶饮。
功效:活血行气,清头止痛。
山楂陈皮茶
材料:山楂15克,陈皮9克,红茶适量。
步骤:陈皮用锅炒热。山楂分成两半,一半用锅炒热,一半留生用。将药材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将水煮沸,再煮10分钟,将药液滤出来装好备用。以上步骤重复2~3次后,将得到的药液混合,代茶频饮。
功效:消食、理气、降脂。但经常腹泻者不宜服用。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