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22日或23日为小雪,此时太阳到达黄经°位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而小雪则成了寒冷开始的标志。
中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根据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分析气候对人体疾病谱的影响后指出:年为甲午年,中运土运太过,湿气流行,司天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六之气从小雪至大寒前(11月22日至次年元月次年元月21日),主气太阳寒水,客气阳明燥金,相得,客气同在泉。金盛,肺大肠容易出问题;金克木,肝胆也容易出问题。气候特点冬行秋令,寒燥。故小雪节气过后气温骤降,人体阳气不足易出现情绪心理相关疾病,睡眠问题突出、神经性头疼反复发作。土运湿气太盛,肠胃相关疾病、四肢关节病症频发,如:急慢性胃肠炎、功能性腹痛、功能性消化不良、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腿疼痛等病症;金盛,肺大肠容易出问题,易出现呼吸系统、皮肤、肛肠相关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痔疮、便秘等病症。
调理之道:
1、调情志晒太阳
小雪节气里,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所以补充阳气对调节情绪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里说,太阳是人体阳气的直接或是间接的来源,而且身体能否抵御住外界的侵袭,各种功能能否正常运行等等,都是必须要以充足的阳气作为基础的。晒太阳也有一定的讲究。晒太阳重在晒背,每天让阳光直射背部,全身上下都很舒服。背为阳,把背晒热、晒舒服了就是太阳为人体填充了阳气。
2、节气饮食调养
这个季节宜吃温润补益之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兔肉等;健脾润肺益肾食物以芝麻、芡实、山药、南瓜、小米熬的粥,栗子炖肉、土豆牛肉、当归羊肉生姜汤等。另外,要多吃萝卜,萝卜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之功效。可有助于温补食物的吸收。
3、节气疾病防治
医院预防保健科结合个体体质的差异性选择性的进行穴位贴敷疗法以温补阳气、穴位注射以补益精血、中药烫熨疗法以培元固本、中药足浴以温经散寒等多种外治方法,以扶正补虚、调阴阳、补五脏、益气血、助正气,从而达到调节免疫、加强人体免疫功能的疗效。
冬季膏方如:温阳固本膏、温中安神膏、温经暖肝膏、固肾暖脾膏、培本润肺膏等;
主要选药:黄芪、红参、山药、茯苓、白术、百合、肉桂、鹿茸、鹿角胶、巴戟天、仙茅、淫羊藿、肉苁蓉、锁阳、杜仲、紫河车、蛇床子、龙眼肉、干姜、桑葚、阿胶、益智仁、核桃仁、补骨脂、制附子等。
配合服用中药体质调理膏方,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详细辨证分析后,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与病情的需要,结合小雪节气易感外邪对人体的影响,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合理选用配伍所需的中药炮制品组成方剂,可以顺应体质的稳定性,逐步优化体质的特点,改变体质的不良变化,纠正体质的偏颇,减少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以此有针对性地体现膏方调补身体,防治疾病的效力所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