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征候,涉及疾病范围很广,这里所指的是针对儿科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腹痛。多由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蛔虫内扰,脏腑虚冷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小儿腹痛,除较大儿童外,大部分不能自述症状,有时虽能自述,但往往说不准确腹痛的部位和性质。婴幼儿腹痛常表现为突然或阵发性的反常哭闹,曲腰啼叫,或双手捧腹,起卧颠倒,烦躁不安,或摒气出汗,面色苍白,或精神委靡,屈膝踌卧等症状,临症时须注意鉴别诊断。
温中止痛汤
桂枝1.5克白芍1克小茴香3克,生姜6克,当归6克,生甘草3克,木香3克,大枣4个。
水煎服,每日1剂。
温中补虚,缓痉止痛。
生冷寒伤脾胃引起的腹痛,症见当脐腹痛,时作时止,痛时绵绵,喜按、喜暖,食欲不佳,面色黄白。
北京著名儿科老中医周慕新验方。
温通合剂
元胡6克,艾叶4.5克,荜拨3克,肉桂1.5克,番泻叶1.克,
台乌药9克,小茴香4.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温通气机,活血散瘀。
过食生冷,影响气化,造成气滞血瘀而腹痛。其临床表现为脚膈胀满,腹中滚痛,转矢气则减,脉象沉紧,舌质红,苔薄白或白腻,指纹隐暗。
医院儿科著名老中医郑颉云主任医师验方。
温化止痛汤
党参9克,白术3克,杭芍9克,陈皮6克,焦山楂9克,木香3克,荷梗9克,甘草3克。
温化止痛。
过食生冷,寒邪凝滞中脘而致的热寒腹痛,多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瘦弱,舌淡等。
医院著名老中医金厚如验方。
施氏腹痛方
巴戟天3克,紫河车3克,生、熟地黄各3克,荔枝核5克,川棟子3克(醋炒),米党参3克,野白术3克,炒吴茱萸3克,酒杭芍6克,炙甘草1.5克,鹿角胶(另烊化兑服)3克(3岁小儿用量)。
水煎服,每周~3剂。
培补脾肾。
脾肾两虚少腹疼痛。
全国著名老中医施今墨验方。
肖氏腹痛方
沙参15克,乌梅10克,山药15克,莲米15克,木瓜10克,生谷芽15克,生麦芽15克,山楂10克,白芍10克,珍珠母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小儿阴虚夹食型腹痛。
成都中医学院儿科专家肖正安教授验方。
泄污:泄污又名下利,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或完谷不化为特征。常因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所致。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四季皆有发生·夏、秋两季发病较多。本病最易耗伤气液,重证患者可引起伤阴、伤阳或阴阳俱伤之危重征候;迁愈日久不愈,常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疳积等慢性疾患。相当于西医的婴幼儿腹泻等病。
小儿止泻散
苍术(米泔浸陈土炒焦)90克,车前子、羌活(炒)各60克川乌(去皮·面包煨遂)、生甘草(炒)各45克,生熟、大黄(均炒)各30克。
诸药研细。1~4岁服0.5克;5岁以上服0.6克。
燥湿散寒,健脾止泻。
小儿泄泻。
浙江中医学院马莲湘教授验方。
消食清肠汤
生三仙各5克,秦皮10克,乌梅5克。
每日1剂,煎次,和匀。日3次,食前服之。
婴幼儿伤食或湿热蕴结,中焦失宣,以致腹泻溏便,酸臭异常或带黏液,或伴腹胀,腹痛者。
医院陈树森主任医师验方。
资源共享群内交流中医学习视频合集人体十二经络及穴位详解郑重声明:
本